中国啤酒行业消费情况及啤酒设备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啤酒设备厂家发布日期:2020-05-28查看:
我国啤酒行业消费量在 2014-2016 进入缩量期,2017 年进入整固期,但我们认为中长期来看中国啤酒行业总量未来将趋于平稳,量级不存在继续大幅下滑的基础,而啤酒设备消费升级趋势将日益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经济内在增长韧性拉动大众消费复苏,为啤酒消费量边际企稳提供一定支撑。日本啤酒消费量自 1994 年开始大幅下降,1994-2015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均值为0.22%;美国的啤酒消费量约从 1980 年开始企稳,1980-2015 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均值在 4.74%左右;而中国消费量自 2014 年开始有所下降,但 2014-2015 年间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超过 8%,GDP增长目前在 7%左右,经济内在增长韧性较强,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啤酒消费量企稳提供一定支撑。

2)中国的人均消费量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未来质变大于量变。2016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33升/人,比日本人均消费量约高22%,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6升/人)和美国人均消费量(约76升/人),潜在提升空间不大,预计未来质变大于量变,消费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二次机遇。

中国人均消费量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16 年)

一、短期波动机会:天气因素、餐饮复苏、进口冲击减弱

啤酒产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效应,这导致啤酒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在季度间波动较大,天气因素成为影响其季节性销量的重要因素。

在去年热夏的影响下,对啤酒产销量有一定正向拉动作用,经济复苏趋势带动下,大众消费市场存在回暖迹象:

与大众啤酒消费场景最为契合的餐饮消费,经过最近两年的转型升级,中国餐饮业正在不断复苏。去年以来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增速环比提升,六月份重新回归到双位数增长,去年来整体增速明显快于上一年。占据啤酒即饮市场主流的餐饮业复苏也有望对啤酒消费带来一定正向拉动效应。

同时,与啤酒同属低价生活必需品的方便面,在经历了两年产量下滑后,2016 年的产量也逐步开始企稳,大众消费市场显现出回暖迹象。

方便面产量当月值在 2016 年开始逐步企稳,17年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总额当月同比增速高于上一年

进口啤酒抢占国内啤酒市场份额。进口啤酒具备两个显著优势:

1)满足了部分高端消费者以及新兴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2)弥补国内啤酒多元化、个性化不足的缺口(如浓啤酒等)。因此,进口啤酒能借助电商、进口超市等特殊渠道在国产啤酒升级较慢时实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一线等高势能市场。在 2008-2016 年期间,进口啤酒数量占国内啤酒产量的比重从 0.07%提升至 1.43%,对国产啤酒原有市场份额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进口啤酒占国内啤酒产量的比重逐渐提升

覆盖率和新鲜程度限制进口啤酒在国内的成长空间,进口冲击放缓,但长期空间仍足

中长期来看,啤酒的运输半径(覆盖率)与新鲜程度上仍为行业的主要矛盾点,且近几年国内啤酒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中高端产品陆续推出,竞争力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拉近与进口啤酒在品牌与品质上的差距;虽然近年来进口啤酒的数量快速增加,但目前增速已明显放缓,从 2014 年高点水平(约 85%)下降至 2017 年的 8%左右,对国内啤酒市场的冲击也相应减弱。

此外,近年来进口啤酒平均单价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进口啤酒平均单价由高点 1500 美元/千升左右下降至现阶段 1000 美元/千升左右。进口啤酒的价格下移会压缩贸易商的利润空间,不利于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的营销推广。进口啤酒平均单价不断下降。


啤酒设备


二、中期增量潜力:

中西部消费存在提升空间,发达地区引领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啤酒设备的需求

啤酒市场具备典型的地域失衡特征,中西部消费力相对较弱。以 2016 年为例,全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 33 升/人,仅有北京、山东等 13 个省份的人均消费量达到全国平均线,且基本分布在东部,其中北京和山东的人均达到 60 升/人以上;而其余省份则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线,如海南的人均消费量仅是全国平均值的 1/6 左右,地域分布上大多数位于中西部省份。
 
人均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中西部

经济发达区域引领啤酒消费升级
 
根据显示,线上啤酒购买偏好的前五地区分别为浙江、北京、上海、辽宁、广东,主要为经济发达区域,而线上啤酒多次购买销售额前五均为中高端啤酒品牌;同时在高端啤酒品类上,消费能力强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越来越多,啤酒消费升级趋势在经济发达区域表现的较为显著。

高阶消费者在线上首次购买啤酒时喜欢国外品牌和精酿啤酒,刺激啤酒设备的需求。入门和进阶人群在多次购买时更倾向选择国外品牌的啤酒,这一方面显示出啤酒线上消费等级更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进口以及国内外中高端品牌更切合家庭及个人消费场景的升级需求。